“啪”的一声,2台电暖器自动亮起电源开关。每晚9时一到,西城区阡儿胡同16号刘桂云家中,电暖器开始边吸电边散热。屋子里暖呼呼的,电暖器的蓄热砖也“吸”饱了电。到第二天早上6时,电暖器的开关灯自动灭掉,蓄热砖开始向外“吐”热。如此一吸一吐,电暖器仅在政府补贴的低谷电价时段工作,不但省了电费,还能保障一整天的供暖。
进入采暖季,这是西城区天桥地区1700户“煤改电”居民家中每日要上演的场景。北京市发改委透露,2012年内本市将新增3万户告别“小煤炉”的非文保区居民。
充电--夜散热--整天
2012年11月20日,走进刘桂云家8平方米的小屋,看到虽然电暖器早在上午6时就断电了,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仍有23摄氏度。
“这比我家去年用的油汀电暖器好多了。油汀电暖器拔掉电源后凉得快,可现在这个电暖器就算关了,也还能热乎一整天。”阡儿胡同的住户苗文华边说边将手放在电暖器上方。
这种电暖器究竟采用了什么新技术,保温能力如此强?
走进“煤改电”储热式电暖器展厅,看到电暖器有小、中、大3种型号。一台拆开的电暖器显示,最里层的电热管主要负责加热。最关键的是4块紧贴着电热管的“蓄热砖”,每块砖有16斤重,砖的外层是白色硅酸铝材质的保温层。原来,就是这些蓄热砖牢牢留住了热度。
“充电5个小时,蓄热砖就能被烧透。如果房间的密封效果好的话,断电后继续散热18个小时都没问题。”展厅的工作人员表示。
11月20日17时,走进腊竹胡同20号王奶奶家中,80岁的爷爷穿着保暖内衣在屋内看报纸。最大型号32A的电暖器将18平方米的屋子烤得暖暖和和的。“屋里的热还是昨晚储的电散出来的。”王奶奶说。
2012年5月,听说胡同2012年冬季要“煤改电”,王奶奶就开始琢磨着装修房子。她扔掉烧了多年的脏煤炉,换上电暖器,屋子里就能保持干净。家里又铺上了浅黄色、白色相间的地板,换了新家具,还将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。
胡同门前不再见蜂窝煤
9月存煤,11月存白菜,这是住在阡儿胡同25号的王大哥每年的“规定动作”。不过2012年不同往年,“煤改电”之后,他家西墙角堆放着100斤过冬白菜,东墙角却不见了蜂窝煤。
“终于把我给解放出来了,2012年冬天不用再搬煤倒灰了,大冬天生火实在是很麻烦的事。”11月20日下午,腿脚不便的王大哥说着。8平方米的屋内热乎乎的,家里的孩子只穿保暖内衣坐在桌前。
现在,王大哥家原来放煤炉的地方摆上了观赏鱼,鱼在长方形的鱼缸里游来游去。
王大哥的隔壁邻居,77岁的孙大爷不会管火在胡同是出了名的。他刚用煤炉的时候,火一天灭三四次。
换了电暖器之后,王大哥和孙大爷都不用再当“炉火工”了。已经用了几十年小煤炉的他们,还是习惯走到电暖器旁边看看按钮,摸摸温度。唯一不同的是,不用再披着大衣出去搬煤倒灰了。
来自河南的张燕在阡儿胡同住了十多年了。看着家里安了电暖器,张燕就让爱人把窗户用胶条封了起来。家里有个4岁的小孩,冬天煤炉取暖时她一直睡不踏实。“家里卖了煤炉,买了电暖器,我第一件事就是将窗户严严实实地封住了。”顺着张燕手指的方向,记者看到窗户边缘贴了一圈透明的宽胶布。
电暖器“智能选时”替民省钱
电暖器自动设置的工作时间是北京市低谷电价时段,给居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省钱。用低价电,全天候供热,电暖器蓄满享受政府补贴的低谷电价,在低价优势的基础上还能享受政府补贴。
西城区大川一巷13号53岁的王文海是低保户。低谷用电价格为每度电0.3元,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和环保局的规定,可领取每度电0.2元的补贴。“每度电自己只用掏1毛钱,我觉得比烧煤好。”
西城区环保局调研员许奇说,2012年西城区共有7个街道1.1万户居民能用上清洁能源,用上价格相对低廉的低谷电。
除此之外,“煤改电”的小小电暖器还担负着“削峰填谷”的重任。
北京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员说,以前22时到次日凌晨6时是用电的低谷期。后半夜除了冰箱、空调等,其他家用电器都关了,夜间用电量很低。“煤改电”工程低谷电从21时开始,低谷电被用了起来。
“引入低谷电采暖可以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能,使采暖增加的用电负荷集中于低谷用电时段。日间用电高峰被有效避开,供电压力得到缓解。电网的日负荷峰谷差降低,供电更可靠。”城区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员说。
城区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员说,用电情况可以用正弦函数的图像来表示。“煤改电”夜间蓄能,低谷电的使用者增多,用电的谷底被上抬。储热式电暖器白天不用接电自动散热,用电的峰值被削减。一升一降,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。
|